地球上有很多无法解读的现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谣传与杜撰,比如盛传数百年最终被证实为谣传的百慕大三角。科技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唯独南美纳斯卡荒原中的图案困扰人类长达2500年,至今都无人知其含义。
纳斯卡荒原位于秘鲁西南部沿海区,由数百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巨量的火山熔浆一层又一层的堆积在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熔岩表层逐渐风化碎裂,浅层部分甚至化为黄沙与黏土,因环境恶劣不宜人居而被列为“十大禁区”之一。
在南美海风带侵蚀下,纳斯卡荒原逐渐变成发黑变暗的特殊地貌,约有450平方公里面积为绝对无人区,因为这里既无法种植农作物,也没有足够的水源供人类存活。但人们却在这里发现了很多不知意义的古怪线条,并且是越发现越多,如今已知就有200组。
事情需要从1939年说起,当时的美国考古学家保罗·柯索博士正乘坐飞机在荒原上研究古代引水系统,意外发现平原地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组合线条,巧合的是,飞机降落的位置刚好在其中一组粗线条的末端,夕阳落下的位置也刚好与线条和飞机平行。直到太阳下山后保罗博士才反应过来,当天是南半球的冬至,也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考古学家的敏锐思维让博士感觉这不是巧合,因为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隐约形成精密又巨大的图案,因而号召各国专家前来共同考证。很快,专家们在南部纳斯卡河边的山坡上又发现第二组“三叉戟”图形,线条平均宽度3.5米,中部线条的长度为32米。
在当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可查的前提下,专家们一致认定是本地土著的图腾。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不断有新的图形被发现,而且每一组图案与线条的长短粗细都各不相同,甚至有纳斯卡荒原从未出现过的动物图案,比如2000公里外玻利维亚马迪迪国家公园才有的猴子,这些发现令各路专家从此陷入苦思无解中。
1983年,一名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线条上作业时意外滑倒,结果却滑出了另一个发现:这些线条的深度最深15厘米,浅则不足6厘米,是古代纳斯卡人用陶器挖开黄沙与黏土表层的杰作,而意大利人滑倒时踩在边缘导致线条坍塌,才得以发现大量陶器碎片。
顺着陶器继续研究,考古学家们得出“纳斯卡文明共有5个时期”、“线条存在至少有1400-2500年历史”等结论,因为所有发现的陶器中,最近的年份也有1400年,北部山坡上发现的“不明(外星人)图案”,其线条下挖出的陶器则超过2500年历史。
那么,这些“莫名其妙”的线条是如何保存完好却不被侵蚀或消失呢? 如果在正常的湿度与风力作用下,这些线条顶多一年就会被磨蚀掉,但纳斯卡可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毫无人类与动植物的踪迹,这些巧合又不那么巧合的现象都为纳斯卡线条的保存创造了条件。
就算偶有人类路过,但多数线条只有依靠飞机或无人机在300米以上的高空中才能完全呈现,从地面走过不会有明显的察觉。为保护这些无解的图形,秘鲁政府宣布关闭这450平方公里地区,任何人没有拿到参观或考察许可之前,都不得进入纳斯卡线条区。
截至目前,人类对纳斯卡线条的研究依旧停留在未知状态中,有说“为外星人指路之用”,也有说“地理标注符号,如水源地”,也有人说是“古人进行赛跑等运动时留下的痕迹”,更有人异想天开的猜测是“古人乘坐的飞行器图案”。
然而,所谓的“猜测”与“臆想”在现实面前都很苍白无力:纳斯卡线条并非随意刻画,其中绝大多数与星象、几何,甚至水文都有所关联。更令人不解的是,最大的一组线条图占地近万平米,没有现代测绘技术又如何做到这么精确绘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