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诗歌是中国的骄傲,也是盛唐的象征。
盛世之下,才人辈出。
但是,在那盛唐年代,却有这样一位“谪仙”,他有着其他诗人崇拜的傲骨豪情,如侠客一般恣意放浪,又有着世人无法企及的温润柔情,自带万种风情,既能够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也能写下“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缠绵相思。
他便是能够让余光中先生跨越千古也要寻觅的“诗仙”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千古,让无数国人魂牵梦绕。
但没想到,诗作竟跨越了山海,令无数外国友人惦念欣赏。
原来,一位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诗人庞德将李白的诗作《长干行》翻译出了英文版本,引起外国人的强烈追捧和文学界的轰动。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欣赏,这首《长干行》还被编入了美国教材,成为无数美国青年的教育读本,可见其影响之大。
可当中国留学生看到翻译的诗文后却沉默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且看下文详细解读。
一、《长干行》的译制
人们对李白的印象多是他“豪放”的性情以及他的不拘一格,很少有人知晓,原来李白也曾婉约浪漫过。
《长干行》便是他所作的一首情诗。
诗中浓情蜜意,讲述了男子与女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从儿时的懵懂,到少时的情窦初开,再到成年后的牵挂,字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爱情的浪漫。
这种浪漫的情怀不仅让中国人感动,更能让外国人深受感触。
因此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新派诗人庞德便对李白的这首情诗情有独钟。
当时,欧美国家早就进行了中文诗歌的译制工作,可惜之前一直使用英式传统翻译方式,这种方式翻译方式较为生涩,不仅没有韵律,更难以阅读,欧美读者并不买账。
于是这位美国诗人庞德便主动挂帅,成为美国新式诗运动的领导者,打破传统译制方式,为了符合欧美读者的审美观念,用当代新式翻译方法将李白的《长干行》翻译成了英文版本。
这种符合当代审美的译制方式深入人心,受到欧美读者的一致好评。
也是在此时起,中国诗歌开始风靡欧美文学界,有的译制诗歌还被选入了欧美文学作品集中,用作学生品读。
一些欧美诗人更是因此走上了译制中国诗歌的道路。
这种双向奔赴的文学传播不仅打破了国家之间的壁垒,更是打破了民族文学的局限性。
看来艺术和文化本就不分国界,哪怕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也会有一个人能够读懂你独特的艺术心灵。
不过既然中国诗歌已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成为世界文化,为何中国留学生还会对译制版本沉默不已呢?
二、中国留学生的无奈
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中国文化无论是到了哪里,总会吸引到人们的目光,诗歌也不例外。
但是终究民族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差距。
庞德的译制方式虽好,却丢失了中国诗歌本来的语言魅力。
比如在原本《长干行》中有这么一句话,“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展现男女主人公从小玩乐的场景,从此便有了“青梅竹马”来形容男女之间自小在一起的深厚感情。
但是在庞德译制中却是一段段的白话,“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 playing horse,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playing with blue plums”,完全是大白话,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丧失了中文原本的魅力和浪漫。
但是正因如此才能被外国人所理解。
看到这样“简陋”却被当做珍品的诗歌,中国留学生能不沉默吗?简直是暴殄天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化都能够被网络转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骄傲的文化也走出的国门,奔向更远的远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期盼着更多的中国文化能够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们的诗人、文学家也能像国外诗人一样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