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综合新闻

怀念!那位可可爱爱的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9

中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恩师,他

因为他,中国读者认识了于连、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汤显祖……

就在今年的4月18日,许渊冲先生度过了自己的100岁生日,而在今天,他悄然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来回顾大师的一生,回顾许老这一段百年传奇。

择一事

书房靠窗的角落,有张不大的书桌。上面挂着一幅隶书——“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许渊冲的书桌

然而,这位能够在古典与现代文学中纵横驰骋,在中、英、法文的世界里自由穿越的大师,并非天生。

许渊冲说,他年少时是讨厌英文的,连字母都说不清楚,把w念成“打泼了油”,把x念成“吓得要死”,把sons(儿子)注音为“孙子”……“做梦也没想到后来会有兴趣,到了高中一年级,甚至英文有不及格的危险。”

谁知到了高二,他背熟30篇英文短文,忽然开了窍,成绩一下子跃居全班第二。彼时,他的表叔、著名翻译家熊式一用英文写的剧本《王宝川》和《西厢记》在欧美上演引起轰动,得到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高度评价,名声大噪,更被少年许渊冲视为偶像。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次年1月,他满怀憧憬与喜悦进入联大校园,学号——“A203”。

叶公超


在这里,他与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同窗,听冯友兰、金岳霖讲哲学,朱自清、朱光潜讲散文,沈从文讲小说,闻一多讲诗词,曹禺讲戏剧,叶公超、钱钟书讲英文,吴宓讲欧洲文学史……

在这里,他遇到莎士比亚、歌德、司汤达、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说是把我领进世界文学的大门了。”

他的翻译“处女作”诞生于大一。那时,在钱钟书的英文课上,他喜欢上一位女同学,为表达心意,便翻译了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小诗《别丢掉》:“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然而,送出去“石沉大海”。直到50年后,他获得翻译大奖,引起当年那位女同学关注,致信给他又忆起往事。


浪漫情怀为他打开翻译世界的大门,而真正走上翻译之路的决定性时刻,出现于他在联大的第三年。

许渊冲举起手,脱口而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简明又巧妙,外宾纷纷点头微笑。


让他得到一枚镀金的“飞虎章”,

在当年的日记中,年仅20岁的许渊冲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

自此,择一事,终一生。

专一业

在翻译界,许渊冲绰号“许大炮”,不仅人长得高大、嗓门大,也好辩论、爱“开炮”。

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而认为翻译应忠实于原文的人,指责许渊冲的译文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已经不像是翻译,而是创作了”。

将自己的译文比作“不忠实的美人”。

译无定本,但理念不同,还是带来了矛盾。比如他的最新译作——亨利·詹姆斯的《The Portrait of a Lady》。前人译为《一位女士的画像》,他译成《伊人倩影》。

许渊冲直言道“‘一位女士的画像',说实话看到这个题目就不想看书了,有什么看头?中国的文化深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两个字很妙的。你看,说一个人美丽的影子,倩影比画像好多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的译文比原文更美。”

《红与黑》引发的翻译界大论战更是轰动一时。

这是实境与真境的区别,

他的一生,有无数次笔墨相伐,但欣赏他、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数。钱钟书对他颇多赏识,常以书信展开探讨,在信中提到两种方法:一种是无色玻璃翻译法,一种是有色玻璃翻译法。前者会得罪诗,后者会得罪译。两难相权择其轻,钱钟书宁愿得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