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综合新闻

让翻译推动敦煌文化走向世界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3

20世纪初,敦煌佛经洞中发现的数以万计珍贵的古籍遗失海外,引起了世界各地敦煌学者对敦煌文化的关注,并孕育了许多敦煌留学。这导致了“中国敦煌,国外敦煌学”时期的敦煌文化研究。但是,敦煌文化的“根”终究在中国,敦煌学的国际化发展也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达成共识、共知和共享。翻译无疑是使敦煌文化走向世界并与人类分享的重要途径。

1.翻译是文化对外传播的“演说家”

文化传播、交流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是翻译。翻译敦煌文化,就是向外界“讲”敦煌文化,传播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敦煌文化是集宗教、艺术、科技、文学、医药、农业、建筑、民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系。敦煌文化的翻译是向外界讲述敦煌开放交流的文明史,展示中西互学互鉴形成的敦煌艺术,介绍敦煌的科技医学,畅谈敦煌的融合与发展。宗教和文化观念。通过系统的翻译,让世界了解敦煌文化,全面了解真正的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翻译是一种优秀的文化,最能体现敦煌文化的源流和精髓,是最有代表性的说话和表达。就其文化内容而言,一方面是对敦煌文献、敦煌学、敦煌学术思想等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容进行转化;另一方面,它转换以艺术为载体的文化信息。敦煌文化,就其文化载体而言,具有多种象征形式。语言载体包括经书、编文、宝卷、竹简等文学和非文学形式;艺术载体包括石窟建筑、雕塑、壁画等。敦煌文化翻译是将敦煌文化的各种载体所包含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化内容及其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进行语言转换,准确表达。翻译讲敦煌文化,既要讲语言文化,又要讲非语言文化。一般来说,翻译是语言文本的转换。但是,在敦煌文化翻译中,除了常规的语际翻译外,还有一种符号间转换的方法,即艺术文化的翻译用语言来表达“互文性”。通过语际和符号间的双重转换,构建了敦煌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作为敦煌文化讲者的译者,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构建有效的话语体系。在传播文化中,翻译表达文化,传播文化,协调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理解。话语方式和话语风格决定了文化元素的出现方式、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进而决定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和效果,是实现文化传播和传播的基础。在翻译敦煌文化时,要协调“异化”与“归化”的转换策略,在尊重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外语方法,在文化内涵和观众接受度。 , 构建完整的敦煌文化对外传播叙事。

用翻译讲文化,不仅使敦煌文化能够充分“走出去”,而且使敦煌精神能够深入“走进”,有效地实现了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世界认可。

2.翻译是学术文化交流的“互动者”

翻译敦煌文化是为敦煌中外学术交流搭建互动平台,开展中外敦煌学学术对话。 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文化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外敦煌学研究成果的互译、学术对话、思想交流,加深对敦煌文化的了解。诚然,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及其精神价值仍有很大的理解和研究空间,但现有学术思想的交流无疑对进一步研究敦煌文化和了解敦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互译为构建交互机制和构建交互认知提供了必要的途径。

一是开展敦煌文书互译,通过对各国所拥有敦煌文书的翻译转换,补充因文书违约造成的“理解”,解决研究局限性。敦煌莫高窟佛经中发现的文献(包括手稿和竹简)涉及佛教经典、道教经典、儒家经典,以及(敦煌)佛教文学、通俗文学等文化内容。使用的语言不仅有汉语,还有藏语、维吾尔语、于阗语、丘兹语、突厥语、粟特语和梵语等。敦煌文献是中西在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历史著作,是研究敦煌文化及其所包含的中华文化思想的重要文献。但由于敦煌文献的特殊历史经历,不少遗书在海外被盗。与同一文化内容相关的文献散布在中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不同国家,造成各国对敦煌文化的理解支离破碎。以及研究的片面性。通过文献资料的翻译,构建国内外敦煌学研究的多维研究平台和系统理解平台,结合历史片段,对同一文化现象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 《系统敦煌学》。

二是开展敦煌学互译。通过互译,学术思想可以相互交流和比较,从而打开自己封闭的敦煌学研究视野,通过敦煌学术参考与“他者”的关系是建立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与“他者”的交流和碰撞中,可以加深对敦煌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