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2017年12月28日,寒风凛冽,在市级贫困村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里霄村的麦田里,一个中年女技术员,手里拿着麦苗,对着一百多群众讲解着下一步应该采取哪些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同农民你问我答,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讲课的人和听课的人都没有感觉到一丝丝寒意。2018年6月26日,天空乌云密布,所有人都着急地往家里赶,而一个女农技员却带领着几个农技专家和电视台的记者奔波在田间和大棚,面对农民朋友不解的目光,她解释说:“我们在拍摄《高温多雨天气,农技专家有话说》的技术宣传片,一定要尽早录制、宣传,才能及时指导农民做好各环节补救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枣庄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农技员王洛彩,一个无论风雨寒暑,哪里农民有需要,就能风风火火出现在哪里的农业专家。
一、立志学农,改变乡村面貌
今年52岁的王洛彩,1999年入党,现任枣庄市农技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她出生于沂蒙山区,自小目睹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整日辛勤劳作、却依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父辈们的殷切期盼中,王洛彩立志报考农业大学、掌握先进技术、改变农村“靠天吃饭”的现状。1987年,她以优异成绩被重点高校西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录取,四年后被分配到枣庄市农业局农技站,如愿成为一名农技人员,从此,在农技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在这些年里,她始终保持农民本色,时常头戴草帽、手搭毛巾、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和农民讲种植、说病虫、谈市场,拉家常、交流经验,和农民做朋友。农民也把她当贴心人,不懂便问,毫无顾忌。30年里,王洛彩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枣庄市的每一个乡镇、每一片大棚。
二、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参加工作后,为尽快提高服务技能,在干好分内工作的前提下,王洛彩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到基层,虚心向有经验的业务前辈和农民“老把式”请教。农技站业务量多车辆少,王洛彩就经常骑自行车到生产基地学习,一趟来回不下五六十里路,她从未觉得苦和累,反而为所学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而高兴。
随着设施农业在枣庄市的推广普及,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面对着农民对技术渴求的目光,王洛彩常常感觉掌握的知识太少。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2002年7月,已经被评为高级农艺师的她,毅然决定报考山东农业大学在职农业推广研究生。同事不理解,家里人也反对,可她不改初衷,经过连续4年的“加压充电”和业余自学,于2006年顺利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在提高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结识了许多高层次的老师,为解决以后工作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三、视服务“三农”为责任,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怀揣着对“三农”工作的满腔热爱,王洛彩始终奉行“干一行、专一行”的理念,想方设法做好全市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宣传与推广工作。30年来,她历经风风雨雨,撒下辛勤汗水,乐此不疲地走进农村、深入田间、研究农业、钻研农技,及时了解农业生产动态、现状及存在问题,撰写调研报告,为各级领导决策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印发各类技术管理意见,特别是在异常气候灾害发生前、中、后积极做好预测预防、技术指导及补救措施落实,为山东省枣庄市农业的丰产丰收做好技术支撑。针对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菜豆的种性退化、马铃薯的连作障碍、夏玉米种植期间异常灾害频发等等,及时与科技、财政等部门申请立项,开展科研攻关,根据试验结果及时对传统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并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型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带领示范户干,做给农民看,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同时,为让更多的乡亲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王洛彩在宣传和培训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在亲自组织和踊跃参与本单位、本系统开展的各类农业技术宣传培训的基础上,还积极参加市妇联、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团委等多个涉农部门开展的集中培训或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或普及活动,先后赴枣庄电台“金色乡村”讲座80余次,与枣庄市电视台联合制作《农技天下》技术宣传片10余期,培训农民数万人。为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王洛彩总是坚持提前与培训对象联系,了解其需求,再广泛搜集资料,经常忙碌到深夜。农民都反映她的课深入浅出,好学易懂,这与她长期坚持精益求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她的倡导引领下,设施蔬菜的保健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小麦的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氮肥后移、夏玉米一增四改、适时晚收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