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综合新闻

从“东湖方案”看科技保险:保险与科技的化学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13


在全球政治波诡云谲、全球经济疲弱难振之际,对高科技的高投入,以及如何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国竞争的胜负手。

保险业也参与其中,正在发力。

10月13日,在湖北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公布。

轰动效应很大,长期战略影响更强。

因为,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保险在推动创新方面迈出了一小步,或许也是一大步。

量体裁衣

科技保险,顾名思义,是为科技企业量体裁衣研发的专属保险产品。围绕企业在创新研发、生产运营、市场推广及成果转化等重点环节的风险研发专属保险产品,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在科技研发与商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伴有风险发生,市场一般提供两种办法,VC/PE和保险,让科技型企业和知识型人才吃上“定心丸”。

相较于VC/PE的对赌性质和塔尖特点,科技保险的普惠程度更胜一筹。

此次“东湖方案”,旨在联合区内各类保险机构打造科技保险综合服务平台,对经科技部、银保监会正式批准的科技保险险种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将服务对象从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

可以说,这里面最大的优势或者说最具中国的特色,就是政府主导。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最大限度地协调和调度要素资源。

在武汉之前,宁波已经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保险型城市”的打法。2016年,宁波就已获批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就是增加保险供给,创造最佳的营商环境。宁波聚焦于创业,武汉重点在科技,保险创新,开始细分。

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此次在保险业界所掀起的波澜,背后支撑的理论观点则是,科技驱动已经成为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保险&保险科技

科技保险与保险科技不是一回事。前者是险种创新,支持科技发展;后者是保险科技化,用科技武装保险,提供更好、更便利的产品和服务。

但两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保险不是传统产品,而是属于精准化和定制化的产品,需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风控和融资解决方案。这就倒逼保险科技化,必须积极应用前沿底层技术,才能应对算法越来越繁复、产品越来越非标的市场,以保险科技来赋能科技保险。

对今年遭遇“保险不好卖了”的险企而言,市场已经变了:人口红利曾为险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只需扩大规模粗放增长,即可躺着赚钱;现在这种红利已被透支,这不是远虑,而是近忧。头部企业需要科技来完成转型,中小险企需要科技来弯道超车。

保险是金融市场场景最为丰富的领域,在to B和to C上都可以打开想象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蓬勃,保险科技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卖保险那么简单,而是致力于前端和后端的全流程科技赋能,重新确立游戏规则。

无论是科技保险,还是保险科技,目前都是短板。两者的低垂果实都已经被摘拾完毕,更高质量的果实,需要的不是踮起脚尖,而是骐骥一跃。

“长钱”是大招

科技和教育,都是有着极强外溢性的公众产品,一人受益,全民沾光。由此及彼,科技保险,也可以说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使高投入、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出现损失后获得补偿,从而让更多资金、更多人才进入良性循环,而不至于身处断层线。

事实上,这些年,对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大家都在思考,去房地产化和告别规模至上之后,未来的抓手是什么?

答案不言自明,一曰科技,一曰养老,一曰绿色。路径渐明,只是如何达到彼岸的问题,以及有无勇气、智慧和意志完成。

科技尤为瞩目。自2018年以来,科技的分量愈来愈重,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努力使自己变得科技化。尤其是数字化成为“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之一,未来如何推动数字化、利用数字化也是保险业的一大内容。

2018年、2019年,银保监会联合财政部、工信部两次发布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相关的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文件,近期部分省区也在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促进科技保险加快发展,探索引入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长期科技项目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方位支持。

保险支持科技创新,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上,如上所述,通过保险科技支持科技保险,“内圣而外王”;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要,就是科技需要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特别是保险这种长期资金,举双手双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