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翻译

期刊导读

“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

来源:中国科技翻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9

??简 讯?? 2016年1月9日,“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在上海翔殷路锦雪苑酒店隆重举行,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上海市外文学会、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平,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副处长顾月明,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上海市外文学会名誉会长、资深翻译家卢思源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112名外语学界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应邀与会的有朱永生、何刚强、左飚、李梅、李照国、谢之君、俞理明、潘卫民、邓志勇、张逸岗、翁国强、陈忠良、韩戈玲、张锡九、吕乐、李兴福、王斌、张顺生、王跃洪、王勇等教授、学者,前驻加拿大科技参赞洪涌清先生也到会。 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刘芹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刘平副校长致欢迎词,对与会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诞生和成长史;顾月明介绍了上海市期刊整体发展情况以及上海市期刊学术质量提升计划项目情况。 此次论坛分主旨报告和分组讨论两个部分。上午,围绕“ESP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主题,有七位教授作了主旨发言。国内ESP开创者和奠基人卢思源教授的报告题目为?“ESP管窥”,主要论述了ESP在国外的发展和在中国的兴起,提出ESP的三个理据,即社会理据、教学理据和理论理据,他援引了国外ESP专家的观点,认为“ESP是一种世界现象”并在全球迅速发展;随后,他通过个人的教学体会和社会工作经历,列举了许多实例,以之说明ESP/EST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业绩。主持人史志康教授接着宣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有中教授为大会撰写的贺信,贺信主要介绍了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加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分量,他相信此次论坛能进一步提高外语界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并为理论创新和教改实践提供重要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以“EAP与大学英语教学”为题谈了中国大学英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大学英语应当以ESP为常态,加强英语在各专业学术交流中的直接运用。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叶兴国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新常态下的英语教学创新”,提出“八个新”,即新需求、新格局、新技术、新挑战、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和新常态。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以“科技英语学科地位研究”为主题,从科技英语的历史、科技英语的崛起和科技英语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认为应该给大学生插上国际科技英语的语言翅膀,坚持大学英语为专业服务,坚持让大学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上海大学方梦之教授通过“ESP翻译研究与实践”的主旨发言,提到目前翻译界存在的三个能力问题,即主题能力、语言能力、翻译服务能力,他认为“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应该是翻译职业规范之一”。我国资深翻译家、影视翻译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钱绍昌先生结合自己学医出身、热衷翻译的经验和体会,认为ESP要培养医学翻译人才还面临挑战。 下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黄新炎作了题为“我眼中的ESP教学发展史”的报告,他对ESP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认为“谈到国内的ESP,卢思源教授和蔡基刚教授是绕不过去的两个代表人物”。主持人刘芹教授宣读了远在加拿大仍心系我校的吴国玢教授的文章《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我见》,吴教授对印度和中国的第二语言教育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问题所在,建议目前的大学英语应该尽快向ESP转型,并提出转型的若干项具体举措。紧接着,论坛围绕“ESP与大学英语”“ESP的教材、教学法及理论研究”“ESP翻译及其他”等三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三个分会场中,上海理工大学王斌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尹富林教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洪涌清副局长、同济大学李梅教授等十多位专家和教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与会者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气象。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张春柏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颜静兰教授、上海海事大学韩忠华教授分别对分论坛的讨论进行了简短精炼的小结。最后,史志康教授为大家献上了幽默风趣、字字珠玑的闭幕词,论坛在欢乐而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 “全国ESP高端学术论坛”是2016年ESP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一大盛事,也是《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专业化发展是手段,学术严谨与进步才是目的,此次论坛圆满成功,将助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